《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对医院开展阅读护理工作的思考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Journalofc蛔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22008莱辛《拉奥孔》及诗画异质论探析孙宏新擒要:莱辛的著作《拉奥孔>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文艺界理论优势的诗画一致说,通过对诗和画各自的特殊规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诗画异质论,引导人们用动态的人生现和世界现洞察当时的社会现实。关键词:莱辛;《拉奥孔》;诗画异质论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2-0143-02作者简介:孙宏新(1976-),男,安徽寿县人,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收稿日期:2007—06—07’一、引言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CottholdEphraimLessing。1729---1781)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莱辛是历史的必然律令为了使他的祖国活跃起来所召唤来的活动家中的第一代的主要人物。他是德国新文学之父。他以一种专制独裁的威力支配着它。’’①他在著作《拉奥孔>中第一次提出了诗画异质论,推翻了人们一直以来信奉的诗画一体论的观点。开创了德国民族文学的新纪元。二、《拉奥孔》的写作背景18世纪中叶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德国的启蒙运动深受法国的影响。但是德国在同时期比法国落后得多。在经济上还保存着农奴制,工商业不发达;在政治上还分散为三百多个封建制的小朝廷,不断的内战阻碍了各方面的发展。德国的资产阶级力量极其薄弱,不具备立即进行政治变革的条件。因此,莱辛、赫尔德、乃至歌德和席勒等早期的启蒙运动领袖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来实现政治的统一。德国启蒙运动初期的代表人物戈特舍德在其著作<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中,将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和刨作视为典范。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派主张完全继承模仿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而这种宫廷文学并不是德国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与之意见相左的屈黎西派则主张学习中世纪的德届民间文学,学习荷马史诗和英国文学,屈黎西派的理论较符合当时德国市民阶级的需要。所以在论战中赢得了胜利。同时与此论战相联系的是希腊古典文艺日益代替拉丁古典文艺而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崇拜对象。作为对希腊古典文艺研究开创者的德国学者者温克尔曼。在1755年发表的《论古代雕刻绘画作品的模仿>一文中,提出了希腊古典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观点,论述了诗画一致说。并以拉奥孔雕像群为例来阐述自己的主张。而莱辛认为应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亚里士多德和狄德罗的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希腊古典文艺和莎士比亚为榜样,努力同新古典主义划清界限,创作真实地反映德国现实关系的作品。三、《拉奥孔》及诗画异质论(一)拉奥孔群雕拉奥孔是1506年在罗马挖掘出土的一座雕像。它描绘的是老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两条巨蛇缠绕而死的挣扎情形。传说特洛伊王子巴里斯拐走了希腊美女王妃海伦。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远征特洛伊。双方僵持不下,打到第十年,希腊将领俄底修斯利用“木马计”,将少量精兵藏在一个大木马里,放在特洛伊城外,并佯装撤退,特洛伊人好奇,将木马拖入城中。而特洛伊国的日神庙祭祀拉奥孔极力劝阻,并用矛刺木马的腹部,这惹怒了偏护希腊人的海神,海神便派遣两条巨蛇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都缠死了。拉奥孔群雕像所展示的图景就是海神惩罚拉奥孔的情景。有关拉奥孔的故事还可以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伊尼特》第二卷中找到。(二)诗画异质说温克尔曼在《论希腊绘画和雕刻作品的摹仿>中,认为希腊绘画雕刻作品的特征无论在姿势上还是在表情上,它们都显出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正如大海的深处经常是静止的,不管海面上波涛多么汹涌,希腊人所造的形体在表情上也都显出在一切激情之下他们仍表现出一种伟大而沉静的心灵。”在雕刻中拉奥孔没有哀号.尽管他在忍受最激烈的痛苦。人们不用看他的面部或其他部位,只消看一看那痛得抽搐的腹部。就会感觉到自己也在亲身体验着这种痛感.但是这种痛苦并没有在拉奥孔的面部表现出来。而在维吉尔的史诗中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的:当拉奥孔自己拿着兵器跑来营救.它们又缠住他,拦腰缠了两道。又用鳞背把他的颈项捆了两道.它们的头和颈在空中昂然高举。拉奥孔想用双手拉开它们的束缚.但他的头巾已浸透毒液和淤血。这时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遮开祭坛,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o为什么拉奥孔在绘画雕刻中不哀号。而诗里却哀号呢?莱辛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的结果。绘画雕刻属于视觉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诗则属于语言艺术,是一种时间艺术,两者使用的媒介和符号截然不同。因此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具体来说,首先从使用的媒介和符号来看,画(指一般的造形艺术)运用颜色和线条之类的“自然的符号”勾勒出人物的形象。颜色和线条在空间并列。“在空间中并列的符号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o.在雕刻中拉奥孔父子都是赤身裸体的,因为人们通过人体的线条,从他们的肌一143—万 方数据肉扭曲中更能直观地看到他们当时的痛苦。诗(指一般的文学)则使用语言这个“人为的符号”来刻画人物。根据时间的先后描绘动作,“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符号也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④,因此,拉奥孔要借助于声音,张开嘴哀号来表达他的痛苦。其次,从描绘的对象来看,画摹仿的是静止的物体,它也能摹仿动作,但是只能通过物体。用暗示的方式去摹仿。在它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的某一顷刻,也就是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美是“造形艺术的最高法律一,雕刻家捕捉的是拉奥孔即将达到最痛苦前的一瞬间,他的表情静穆,嘴唇微微张开,这恰好符合了“美的根源在静穆”的原则。“凡是为造形艺术所能追求的其它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美。”@诗描绘的是动作,而动作并非独立地存在,需依存于人或物。因此诗只能通过动作。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在诗中,拉奥孔需用他的行为向人们告知他的无奈和苦痛,他无须顾忌因狂吼而面部扭曲的“丑态”,因为诗需要真实的表情。其三.从表现效果来看。画宜于表现那些在空间中并列的相对静止的物体.呈现静态的美:而诗宜于表现那些在时间中承续的具有动态的事物,呈现动态的美。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而这种情形下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为了展示美,他们让拉奥孔这位祭祀赤身裸体,为美而牺牲了习俗。因为“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规律。而诗人要求用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的痛苦表情。他可以写美的,也可以写丑的,可以写喜剧。也可以写悲剧。只有让拉奥孔放声号叫才能充分表达出他当时的极度的苦痛,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人物的心情和痛苦。这才“忠实于真正的人的‘自然本性’。使拉奥孔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个僵死冰冷的抽象的概念。竹⑦此外,莱辛认为诗可以从美所产生的效果去暗示美,例如荷马描写海伦的美的时候,他并不用言语直接去赞美她,而是通过那些特洛伊的元老们的窃窃私语:没有人会责备特洛伊人和希腊人.说他们为了这个女人进行了长久的痛苦的战争.她真像一位不朽的女神啊!@能叫这些冷心肠的、历经沧桑的老人承认两国的士兵用自己的血汗为她战争。是值得的.还有什么比这段叙述更能引起生动美妙的美的意象呢?四、莱辛的成就和局限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里所说的“画如此,诗亦然”。在西方也已经成为文艺界的一个信条:近代资产阶级美学家克罗齐特别强调各门艺术的共性而否定每门艺术各自的特性。甚至否定艺术可分类。《拉奥孔>的副标题一“论画与诗的界限”。明确表明了这部著作的主题。他的诗画异质论实质上是对温克尔曼主张的“诗画同一”和崇尚“单纯静穆”的古典主义文艺观点的批判。他在《拉奥孔-前言》中阐明了诗画一致说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带来,的危害:这种虚伪的批评对于把艺术专家们引入迷途,确实要负一部分责任,它在诗里导致追求描绘的狂热。在画里导致追求寓意的狂热;人们想把诗变成一种有声的画,而对于诗能画些什么和应该画些什么。却没有真正的认识;同时又想把画变成一种无声的诗。而不考虑到画在多大程度上能表现一般性的概念而不至于离开画本身的任务,变成一种随意任性的书写方式@。莱辛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他虽然肯定诗和画作为艺术而言,有它们的共同性(摹仿),但他更强调二者作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有各自的特殊规律。通过论证和比较研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突破了诗画一致说。作为一部美学著作,《拉奥孔>没有一般德国美学著作在概念里兜圈子的习气。它的现实主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显著特点为德国文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莱辛反对温克尔曼将静穆思想运用到诗中.他认为温克尔曼的“崇尚静穆”的古典主义艺术思想。实际上是鼓吹“忍受困苦”的斯多葛派哲学。他提出了“有人气的英雄”的观点。“他的哀怨是人的哀怨,他的行为却是英雄的行为。二者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一个有人气的英雄。有人气的英雄既不软弱,也不倔强,但是在服从自然的要求时显得软弱,在服从原则和职责的要求时就显得倔强。这种人是智慧所能造就的最高产品.也是艺术所能摹仿的最高对象。”啦奥孔在诗中大声吼叫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人们不会为此鄙视他,他是真正的英雄。这场论战不仅是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两种文艺观的分歧。而且是消极忍受、听天由命和积极斗争、勇于变革的两种人生观、世界观的对立。显然。“有人气的英雄”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时代精神,更符合当时人们的革命需要。但是莱辛对诗和画的界限过分地加以绝对化.认为表现与艺术是不相容的,画的最高准则是美(仅仅是形式美),丑必须排斥在艺术门外等等.都充分说明他对各门艺术特征的理解不完善。他的诗画学实质上就是强调诗的优越性。夸大画的局限性。此外,莱辛缺乏历史的观点,把文艺当作一种独立的而且孤立的自然现象。割裂了它与社会基础的关联.没有考虑社会因素对诗和画的性质的作用;引用荷马史诗时,只注重表达技巧上的分析,而未能同当时的希腊社会联系起来。五、结论《拉奥孔》是美学著作中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范例,它着重分析了诗和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找出了二者的差别,进而突破了诗画一致说的论调。它继承了唯物主义的诗学观,它的现实主义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现今仍有深远的影响,是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注释: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莱辛,他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活动[A】.辛未艾译.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65.②③④⑤⑥⑧⑨⑩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26,91,91,15,15,130,3,31.(D张秉真,章安祺,扬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参考文献:【l】车尔尼雪夫斯基.著.莱辛,他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活动[A】.丰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C】.辛未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朱先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一144—万 方数据

文章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 网址: http://zgtsg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6476.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